#59 转载:成年期的快与慢

2023-07-21

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社会:小孩子像成年人一样老成,而成年人像小孩子一样幼稚

现在的孩子们比以前更容易接触到成年人的世界,因此他们更早成人化。

从很小的年龄起,他们就在视频网站观看暴力战争,在社交网络上看到性感和暴露的照片和视频。

然而,当孩子们成年以后,他们往往无法实现经济独立,也没有机会承担足够的责任

结果,整个社会的文化就变得很幼稚,成年人感到无法做出承诺,即使承诺了也缺乏信心,对以后的生活感到难以把握。

他们的行事方式和处事态度,就像还在青少年时期。

#58 头上的辫子与心里的辫子

2023-06-11

假发

近日有新闻讨论香港法官至今保留原宗主国戴假发的传统(陋习)。

先说一下我对这个司法假发的一点了解。
16 世纪,欧洲贵族社会性病流行,其中症状之一就是脱发严重。于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上层社会戴假发的习俗慢慢演化成了地位的象征。
医疗技术发展起来之后,带假发的这种习俗就迅速消亡了,谁会喜欢没事带着这么个劳什子呢,想想都不舒服嘛。

不过,因为英国有立法,规定法律从业人士的着装要求,其中就包括必须戴假发(WTF)。
一种长发及肩,用在刑法庭,一种短些,用在民法庭。

PS:可以搜索一下带假发的法官图片,简直丑的一批,我想应该是没有人会喜欢这玩意儿吧。
PS: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英国法官)像躲在棉絮下面向外窥视的老鼠”。

因为英国到处侵略与殖民,将本国的法律推及到很多地方,包括中国香港。
所以,部分地区的司法界保留了这个传统直到近代。

根据维基百科的信息,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已经部分废除了假发在法庭中的使用。但香港司法界至今坚持必须戴假发上庭。
我对司法制度不了解,但是这个假发就是一个配饰,完全无关司法精神吧,为什么必须用法律法规来强制佩戴呢?
这个和清朝遗民舍不得辫子是何其相识!

辫子

说到辫子,不禁想起了《建党大业》中,辜鸿铭的经典台词:“我的辫子长在脑后,笑我的人,辫子长在心头。老夫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而诸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
这句话说的其实也挺在理的,因为比人家弱,就什么都要跟人家学习,觉得自己家什么都是糟粕,这何尝不是辫子长在心头呢!
辫子就是不自信,就是觉得自己低人一头,就是外国的月亮比较圆。

假发是外在的辫子,皇民心态是内在的辫子。而我们希望他们能彻底抹除原宗主国的痕迹,有没有一点辫子的意味呢?
我的意思是,从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他们这顶可笑的假发早晚是会消失的,但我们是否过于着急了,这种心态是不是对于过去的屈辱历史过于耿耿于怀了,算不算文化上的不自信呢?

参考资料与拓展阅读

#57 对焦虑的看法

2023-04-09

我们经常说这个世界的节奏越来越快,而快节奏会伴随各种压力。
例如,工作、学业、家庭或社交等方面可能会让我们感到紧张、压抑、困惑或不安。
这些压力主要源于担心不能如期望地完成各种任务,从而导致不良后果。

这些压力常常伴随着焦虑,焦虑带来压力,压力加重焦虑。

会不会丢掉工作?
以后的路怎么走?
会不会跟不上形势?

我想来想去,觉得这就是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的一种恐慌。
过去的人们生活在一种稳定不变的社会中,几乎一辈子也不会发生什么太大的变化。
这样的世界早已远去。

但是可能是由于人类的本性,大多数人都希望生活在稳定的环境中,这种稳定可以带来安全感。
现代社会种的各种不确定性使得我们无法完全掌控自己的生活,从而导致焦虑的产生。


就写到这里,以后再继续补充。

#56 音乐、影视与流行文化

2023-03-01

本来是想回忆一下青少年时期的各种事情,取了个名字叫我的青春。
但是细想想,我自己的青少年时光实在是乏善可陈。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事情。
或者说,和大多数人一样,我没有青春,只是在别人的青春中当个群演,跑下老套而已。
甚至,我觉得青春期的自己是个二百五,这让我感觉还不如不曾出现在别人的世界里,让这个世界更加美好一些。
所以这里还是就说一下那些年听过的歌、看过的电视吧。

#54 我的工作日志

2023-01-04

之前的工作日志

  1. 按年按月归档的,每周一个文件,然后专门的事情可能会有一个专门的文件来记录。
work
    2022
        README.md
        01
        02
        ...
        12
            202212-05-11.md
            202212-12-18.md
            202212-19-25.md
            202212-26-01.md
            20221201-speedlimit-review.md
            20221203-new-from-test.md
            ...
            20221229-q4-report.md
  1. 每周的事情又分成:

  2. 值班报告

  3. 工作事项(按天记录)
  4. 周会汇报

    • 上周工作总结
    • 本周工作安排
    • 接下来的计划
  5. 每年的文件中有每个季度重要工作的总结,Q1 ~ Q4

今后的调整

  1. 在年度目录中增加 q1.md ~ q4.md 做季度计划和总结
  2. 在月度目录中增加 README.md 做月度计划和总结
  3. 年度计划和季度计划中,用二级标题记录相关事项,和每周工作实施情况相关联。
  4. 工作事项要区分产品线,区分事项类型(客户问题,功能开发,Bug修复,协助,其他)
  5. 工作计划中要区分主线任务,支线任务
  6. 主线任务是列在年度计划、季度计划中的重点事项,以及其他重点事项
  7. 支线任务是平时的开发任务和其他事项
  8. 工作安排中要关注重点数据(包括大客户的信息)
  9. 周末总结留到当前周的文件中(由于每周一有周会汇报,很多时候都是周一上午编辑整理,所以之前是放到下一周)
  10. 本周工作总结
  11. 下周工作安排
  12. 接下来的计划

#53 谈谈远程办公的思考

2022-11-26

这三年,由于疫情,已经有好些次远程办公了(有时是在老家,甚至有次在旅游景点),相信很多人都是这样。

我没有体验过那种真正远程办公的工作氛围,只是迫不得已的把远程当做备选方案而已。所以现在只能基于我的这些经历说一下自己的思考。

  1. 通勤时间可以省了
  2. 在家吃更健康,起码更放心
  3. 要是就一个人吃,买菜、洗菜、做饭、吃饭、洗碗,这个时间成本,我觉得是不划算的
  4. 不要久坐,多站起来动动,看看窗外风景也是好的(我在公司也是时不时走一下)
  5. 最好要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没人打扰
  6. 总是被打扰,工作的体验也不好,任务没完成的压力会让人更累
  7. 和同事之间的沟通应该找一个更好的途径(目前没有)
  8. 在线通讯只能等回复,要是在公司,三分钟没有回复,我就可以找过去了
  9. 开发过程中无法保证一直盯着微信,我是做不到的,我也不喜欢总被打断
  10. 合理的值班制度安排很重要,值班者完全不安排其他需要投入较多时间精力的工作,保证在线回复和处理问题的速度

#52 用户和客户

2022-11-11

先说一句,文章链接中的单词不小心写错了,customer,不要在意这些细节。

我司曾经强调过在内外交流中区分客户和用户,不要混用(主要是统一表达方式)。今天突然想到这个问题,特意来仔细琢磨一下。

我司的定义

我记得大概是说:

  • 客户:购买我们产品的人
  • 用户:客户使用我们产品去服务的对象,也就是客户的客户

我们提供的是消息触达服务(邮件和短信),落到产品中,基础功能可以免费使用(定量),增值功能需要收费。这是背景。
在这个过程中,客户是我们产品的使用者,客户使用我们的产品给他们的客户发送消息。
客户的客户,也就是消息的接收方,就称之为用户。

PS:客户又分成付费客户和免费客户。

这个和原义不大相符,作为内部规范,怎么定义都行,上面怎么说就怎么来。

我认为

  1. 客户和用户

    1. 客户,Customer,这描述的是商务关系,认为是购买产品的人,没毛病。
    2. 用户,User,应该是使用我们产品的人,也就是我们的服务对象。

    我在网上找了一遍,大概都是这个意思。和我对这个两个词语义上的理解是吻合的。

  2. 客户内部的角色

    1. 决策人(KP)
    2. 购买人/付款人
    3. 使用人

    他们应该整体作为一个客户,不能区分开来,认为是决策人,或者购买人是客户,使用人是用户。

    比如爸爸为孩子挑选了一款平板电脑,妈妈付钱,孩子使用。在平板电脑公司来看,应该认为他们是一个整体,然后找到 KP 做营销,告知这款平板多么利于学习,价格多么合适,还有最后一天的节日优惠。然后为了企业的品牌形象与二次营销,应该提升产品的质量和使用体验(持续更新的学习资料 + 游戏性能)。

  3. 客户使用我们的产品去通知也好,去营销也好,这些消息的接收方,应该就只是叫做收信方。


通过上面的定义,我们应该很容易理解下面几个观点:

  1. 仅根据是不是有商务关系(付钱)判断是不是客户。
  2. 用户分成免费用户、付费用户。
    1. 免费用户一定不是客户。
      免费用户:仅在免费额度范围内使用基础服务、部分产品提供的免费试用。
    2. 付费用户不一定是客户,因为可能是客户购买之后提供给其他人使用的。
      1. 我以前做过的一款产品就是客户购买之后,客户的客户使用。

因为日常生活中,很多时候,客户(购买者)往往就是用户(使用者),我们才容易搞混。
在一些业务场景下,我们假定购买者就是使用者,那么付费用户也可以说成是付费客户。
免费用户不能说免费客户(因为没有商务关系)。

产品和服务

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又想起另一个概念来了,我们是提供产品,还是提供服务?

如果没记错,在内部会议上讨论过,老板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当时的讨论内容我忘了,我这里就说说我现在的想法。

比如,我买周黑鸭送给了客户,客户转手把周黑鸭送给朋友吃了。
周黑鸭的客户是我,没有问题。周黑鸭的用户是谁?

如果按照提供产品的观点,最后产品被老板的朋友吃了,那么老板的朋友是用户。
周黑鸭应该为我提供体面又具有性价比的产品,同时为最后吃到鸭脖子的人提供美味(产品体验)。

如果按照提供服务的理念,周黑鸭公司提供的是礼品服务,那么是我在使用这个服务,所以我既是客户,又是用户。
周黑鸭应该为我提供体面又具有性价比的礼品服务,同时为我提供最好的送礼效果(产品体验),就是让我的客户收到礼物之后觉得满意,然后我和客户的友好度 +1。

这个例子可能不太恰当,但是我想表达的意思都说清楚了。

再补充一个,账户与账号

账户 Account 用户 User
账户名 Account Name 用户名 User Name
账户 ID(账号) Account ID 用户 ID User ID

账户是用户在系统内的身份,理论上一个用户可能有多个账户。

  1. 大多数情况,一个用户一个账户。
  2. 更重要的是,用户是服务对象,落实到管理系统中,用户就是账户。
  3. 就算一个用户使用多个身份信息(手机号)注册了多个账户,也没人会特意去调查、区分它们。

所以用户和账户也经常混用。

如果一个用户有多个账户的时候还是会发生一些沟通上的不便,严谨一点,内部对齐客户、用户、账户这几个概念,在不同场景下根据上下文区分使用,还是有一些必要性的。


就系统开发来说:

  • 用户表:user_id, username, password, customer_id
  • 客户表:customer_id, customer_name

  • 新用户注册的时候,自动同步到客户管理系统 CRM 中(潜在客户)。

  • 到了商务对接阶段,也就是成为了付费客户之后,如果发现客户创建了几个账号,可以在 CRM 中将这几个账号关联到一起。
  • 后台就客户信息进行管理,也就是基于 customer 表,支持账号搜索就行。

#51 CSDN 免登陆复制

2022-10-27

CSDN 会拦截复制,提示需要登录。

近日在网上学到一招,在控制台输入一行代码就好了:

document.designMode = "on";

#50 我的 OKR

2022-07-02

冯·诺依曼的故事 启发,我觉得我应该更明确一下我的重要目标是什么。

重要目标

不说长了,就说接下来,这 2022 年下半年,工作和技术两个方面的目标。

工作

  1. 保质保量完成开发
  2. 帮助新人融入项目
  3. 推动自动化单元测试和项目文档
    至少在两个项目中落地。
  4. 理解相关产品设计

技术

  1. Python 的几个技术点
  2. 元类
  3. asyncio
  4. Redis
  5. Golang

目标分解

  1. 工作以周为单位,每周应该完成几个任务 (TAPD)
  2. 本月开始,让新人参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 完成 out,sch 两个项目的单元测试和项目文档
  4. 先写文档,再写单元测试
  5. 测试应该尽量不改动原有代码
  6. 代码覆盖率达到 70%
  7. 重点逻辑的用例应该尽可能覆盖所有可能的场景
  8. Web 上所有功能点和项目的代码串联起来,补充到文档中
  9. Django 模型相关代码阅读,输出笔记
  10. asyncio 文档,uvloop 文档,tornado 文档阅读,输出笔记
  11. 几个小型 Golang 项目开发(练手)
  12. httprouter, Gin, gocmpp
  13. Go Redis, Go MySQL (GORM), Go Rabbit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