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 没人在乎你
个人 阮一峰 2023-02-10科技爱好者周刊上总是偶尔会有一些言论击中我。
coding in a complicated world
科技爱好者周刊上总是偶尔会有一些言论击中我。
work
2022
README.md
01
02
...
12
202212-05-11.md
202212-12-18.md
202212-19-25.md
202212-26-01.md
20221201-speedlimit-review.md
20221203-new-from-test.md
...
20221229-q4-report.md
每周的事情又分成:
值班报告
周会汇报
每年的文件中有每个季度重要工作的总结,Q1 ~ Q4
这三年,由于疫情,已经有好些次远程办公了(有时是在老家,甚至有次在旅游景点),相信很多人都是这样。
我没有体验过那种真正远程办公的工作氛围,只是迫不得已的把远程当做备选方案而已。所以现在只能基于我的这些经历说一下自己的思考。
先说一句,文章链接中的单词不小心写错了,customer,不要在意这些细节。
我司曾经强调过在内外交流中区分客户和用户,不要混用(主要是统一表达方式)。今天突然想到这个问题,特意来仔细琢磨一下。
我记得大概是说:
我们提供的是消息触达服务(邮件和短信),落到产品中,基础功能可以免费使用(定量),增值功能需要收费。这是背景。
在这个过程中,客户是我们产品的使用者,客户使用我们的产品给他们的客户发送消息。
客户的客户,也就是消息的接收方,就称之为用户。
PS:客户又分成付费客户和免费客户。
这个和原义不大相符,作为内部规范,怎么定义都行,上面怎么说就怎么来。
客户和用户
我在网上找了一遍,大概都是这个意思。和我对这个两个词语义上的理解是吻合的。
客户内部的角色
他们应该整体作为一个客户,不能区分开来,认为是决策人,或者购买人是客户,使用人是用户。
比如爸爸为孩子挑选了一款平板电脑,妈妈付钱,孩子使用。在平板电脑公司来看,应该认为他们是一个整体,然后找到 KP 做营销,告知这款平板多么利于学习,价格多么合适,还有最后一天的节日优惠。然后为了企业的品牌形象与二次营销,应该提升产品的质量和使用体验(持续更新的学习资料 + 游戏性能)。
客户使用我们的产品去通知也好,去营销也好,这些消息的接收方,应该就只是叫做收信方。
通过上面的定义,我们应该很容易理解下面几个观点:
因为日常生活中,很多时候,客户(购买者)往往就是用户(使用者),我们才容易搞混。
在一些业务场景下,我们假定购买者就是使用者,那么付费用户也可以说成是付费客户。
免费用户不能说免费客户(因为没有商务关系)。
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又想起另一个概念来了,我们是提供产品,还是提供服务?
如果没记错,在内部会议上讨论过,老板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当时的讨论内容我忘了,我这里就说说我现在的想法。
比如,我买周黑鸭送给了客户,客户转手把周黑鸭送给朋友吃了。
周黑鸭的客户是我,没有问题。周黑鸭的用户是谁?
如果按照提供产品的观点,最后产品被老板的朋友吃了,那么老板的朋友是用户。
周黑鸭应该为我提供体面又具有性价比的产品,同时为最后吃到鸭脖子的人提供美味(产品体验)。
如果按照提供服务的理念,周黑鸭公司提供的是礼品服务,那么是我在使用这个服务,所以我既是客户,又是用户。
周黑鸭应该为我提供体面又具有性价比的礼品服务,同时为我提供最好的送礼效果(产品体验),就是让我的客户收到礼物之后觉得满意,然后我和客户的友好度 +1。
这个例子可能不太恰当,但是我想表达的意思都说清楚了。
| 账户 | Account | 用户 | User |
|---|---|---|---|
| 账户名 | Account Name | 用户名 | User Name |
| 账户 ID(账号) | Account ID | 用户 ID | User ID |
账户是用户在系统内的身份,理论上一个用户可能有多个账户。
所以用户和账户也经常混用。
如果一个用户有多个账户的时候还是会发生一些沟通上的不便,严谨一点,内部对齐客户、用户、账户这几个概念,在不同场景下根据上下文区分使用,还是有一些必要性的。
就系统开发来说:
客户表:customer_id, customer_name
新用户注册的时候,自动同步到客户管理系统 CRM 中(潜在客户)。
CSDN 会拦截复制,提示需要登录。
近日在网上学到一招,在控制台输入一行代码就好了:
document.designMode = "on";
受 冯·诺依曼的故事 启发,我觉得我应该更明确一下我的重要目标是什么。
不说长了,就说接下来,这 2022 年下半年,工作和技术两个方面的目标。
本周的《科技爱好者周刊》讲了冯·诺依曼的故事。
学计算机的,应该没有人不知道冯·诺依曼架构,冯·诺依曼也被称为现代计算机的发明人。他结合了数理逻辑、信息论和生物学,开创了自动机理论,并希望在这个领域做出更大贡献。但是他总是插入其他相对不重要的工作,比如政府相关事务,以致于最后并没有为自动机理论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他本人并非不知道这一点,但就是这种性格,喜欢同时研究很多事情,一旦对某件事情产生了兴趣,就会放下手头的工作,推说稍后再回来接着做,可惜人生并没有为他留出"回过头再做"的时间。
尤其是这句话,我感觉扎心了,妥妥的就是在说我。
我感兴趣的事情实在太多,以致总是被各种事情打断而很少能实现预定目标。我一直就有一种感觉,感觉自己是一只在追赶沙丁鱼群的、“没有经验”的小旗鱼,悲哀!
我要安静下来,仔细思考我的目标到底是什么,它们有一个怎样的优先级。

请赐予我力量,全力改变那些可以改变的事情,平静接受那些无能为力的事情,拥有智慧区分这两者。
2022 年已经过去三分之一,希望今年的年度计划能够落实。年初定的五个主要目标:
深挖现有技术栈
目前全部毫无进展。要是再不抓紧,年底又会觉得一年过去啥事都没有做成。
PS: 我说的表达能力就是普通的语言能力,不是社交能力。我对社交并不热衷,也没想过那么活蹦乱跳。作为一个技术人员,做好分内工作就行,其他事情爱咋咋地。
已经 30 几了,生活一团糟。
如果能有些事业,好歹有一个方面可以让我感受到自己的价值,至少可以分散一下注意力。可是,也没有,反而也是个令人糟心的事,让我常有髀肉复生之叹,感觉人生就要荒废。
我感觉我在一个漩涡中无法自拔,想逃离却又不能逃离。我不知道该怎么做。我时常想起《阿甘正传》中珍妮的祈祷。
这个可能就是中年危机的前兆吧!
我用的最多的输入法:
RIME 是一个开源项目,没有搜狗、百度那样的云服务(那种智能的全句输入)支持,在使用方面不如他们顺手,本地词库也确实有些单薄。话说回来,也够用了,几年的真实感受。
而且一旦习惯了 Linux 的折腾,这种全部在自己的掌控之中的感受就很上瘾。你要是熟悉 RIME 的话,你就懂我说的了,词库全部在掌握之中。
PS: Ubuntu 中的 IBUS 智能拼音(libpinyin/ibus-libpinyin)也是可以自己控制词库。
搜狗和百度都是封闭的,他们的用户词库都不支持导出(加密的不算)。我常常觉得要是可以把搜狗和百度中的词库导入 RIME 就好了。他们自己弄的那些个词库就不指望了,只是希望可以把我输入的那部分给我。
最近发现讯飞输入法效果不错,不输搜狗和百度,而且支持导出词库(目前只发现手机端可以导出,PC 端我已经在线反馈,等回复中)。
现在已经全部切入讯飞输入法。
PS: 讯飞的词库和搜狐比差太多,不见得比 Rime 强多少,但我相信运行一段时间之后会越来越好的。
# Index of /deepin/pool/non-free/i/iflyime/
# ../
# iflyime_0.9.972_amd64.deb 18-Dec-2019 13:31 27M
# iflyime_0.9.988_amd64.deb 14-May-2020 17:49 49M
wget http://packages.deepin.com/deepin/pool/non-free/i/iflyime/iflyime_0.9.988_amd64.deb -P ~/Resources
gdebi ~/Resources/iflyime_0.9.988_amd64.deb
Reading package lists... Done
Building dependency tree... Done
Reading state information... Done
Reading state information... Done
此软件包不可安装
Dependency is not satisfiable: fcitx-frontend-qt4
看起来是 Qt4 被砍掉了的缘故,应该可以解决。但是从上一次发版(2020/05/14)到现在已经一年半了,没有出新版本,可能是讯飞输入法 Linux 版项目被停了,所以就算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