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3 VSCode Portable 版本
IDE VSCode 2023-01-22想找一个 VSCode Portable 版本(不用安装,绿色版),放到我的 Tools 中,这样到一个新环境下之后,可以直接使用。
搜索之后发现官方就支持:Portable Mode
coding in a complicated world
想找一个 VSCode Portable 版本(不用安装,绿色版),放到我的 Tools 中,这样到一个新环境下之后,可以直接使用。
搜索之后发现官方就支持:Portable Mode
之前久闻 JumpServer 大名,也做过一个简单的了解(2022/04/05,Jumpserver 开源堡垒机),没想到竟然就要用上了。
之前是运维部署的一台普通 CentOS 做跳板机,主要是起到网络连接(VPN)、管理用户的作用。
公司为了按照极光总部的要求,做运维审计,用上了 JumpServer 堡垒机。
授权:允许指定登录账号,在指定时间,指定机器上,执行指定范围的行为
审计:就是对通过堡垒机的所有行为做详细记录。
废话不说了,先说说我作为被授权方的体验吧(没有管理方面的权限)。
ssh jumpserverUsername@jumpserverHostIp -p2222
然后会提示输入密码,和 OTP Code(二次认证,如果配置了的话)。
登录上去之后,SHELL 就是这么一个菜单:
admin, JumpServer 开源堡垒机
1) 输入 部分IP,主机名,备注 进行搜索登录(如果唯一).
2) 输入 / + IP,主机名,备注 进行搜索,如:/192.168.
3) 输入 p 进行显示您有权限的主机.
4) 输入 g 进行显示您有权限的节点.
5) 输入 d 进行显示您有权限的数据库.
6) 输入 k 进行显示您有权限的Kubernetes.
7) 输入 r 进行刷新最新的机器和节点信息.
8) 输入 s 进行中英日语言切换.
9) 输入 h 进行显示帮助.
10) 输入 q 进行退出.
Opt>
# 就是把目标主机的信息加在用户名里面
ssh jumpserverUsername@systemUsername@AssetIp@jumpserverHostIp -p2222
假设 JumpServer 的 IP 是 192.168.0.1,登录账号是 markjour
登录所有受控机器统一使用 stuff 账号
目标服务器的 IP 是 192.168.100.100
ssh markjour@stuff@192.168.100.100@192.168.0.1 -P2222
JumpServer 收到的用户名为 markjour@stuff@192.168.100.100
,然后用 markjour + 密码 通过了 JumpServer 的校验,再然后 JumpServer 再去免密连接 stuff@192.168.100.100
。
可以预见到的:
感觉这东西会给我今后的工作会带来很多不便(非常不符合现有的工作习惯)。
不管怎么说,还是要拥抱变化。后面有了更多心得和想法再做分享。
关于全栈开发者,我之前的理解是,能做前端、后端、移动端的开发,或许再包括小程序。
方向比较多,如果说要精通各个方向的话,实在是有点费力,要么是天才,要么是技术狂。
所以比如说着重后端的的话,再学一下 React,能对 React 开源项目二次开发,再用 RN 做移动端,就可以了。
今天,看到的这篇文章却提出来更多的要求:The Full Stack
作者举了一个例子,认为掌握以下三项远远谈不上全栈:
上面只是技术,还应该包括:
和人打交道:
基础设施团队
客户
业务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 2023 年 1 月 14 日 17 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重点人群健康保障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提问。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 米锋]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办的新闻发布会。做好医疗救治是实施“乙类乙管”后应对疫情的关键。要面向老年人、孕产妇、儿童、基础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做好健康监测和分级分类服务,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要落实三级医院分片包干责任制,畅通重症转诊绿色通道,中西医结合救治患者,进一步提高老年人疫苗接种率,降低重症率和病亡率;要高度关注农村地区,落实五级书记抓疫情防控的机制,发挥县医院龙头作用,做好分级分类救治,通过下沉巡诊、远程协作等方式,提升农村地区医疗服务能力;要倡导继续做好个人防护,保持良好卫生习惯。今天发布会的主题是:重点人群健康保障有关情况。我们请来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女士;国家疾控局监测预警司司长杨峰先生;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先生;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闻大翔先生;请他们共同回答记者的提问。下面,请各位记者朋友举手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2023-01-14 17:02:04
[中新社记者] 问实行“乙类乙管”以后全国各级医疗机构开设发热门诊的总体情况,就诊人次有什么变化趋势?门急诊又有什么变化,这些变化能说明什么?谢谢。2023-01-14 17:02:22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 焦雅辉] 谢谢您的提问。现在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一共开设发热门诊1.64万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设发热门诊或者发热诊室4.31万个。全国发热门诊的诊疗量在2022年的12月23日达到高峰,是286.7万人次,之后是持续下降,到1月12日回落到47.7万人次,较峰值时数量减少83.3%,目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热门诊和诊室的就诊人数均呈现达峰以后整体下降趋势,农村地区也呈现下降趋势,就是城乡的趋势是趋同的。发热门诊新冠阳性感染者的检出比例也持续下降,峰值是12月20日33.9%的检出率,到1月12日下降到10.8%,这个趋势表明发热门诊高峰已经过去。急诊的情况总体呈现了达峰以后持续下降趋势。全国急诊诊疗人次在2023年1月2日达峰152.6万人次,之后持续下降,1月12日下降到109.2万人次,较峰值时下降28.4%。急诊当中新冠阳性感染者的检出率由12月22日的峰值8.8%,之后稳步下降到1月12日的2.9%。这一数据显示全国急诊高峰已经过去。门诊情况来看,整体呈现出正常诊疗正在逐步恢复态势。1月12日全国普通门诊诊疗总人次913.5万人次,基本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门诊患者中新冠阳性感染者占比,12月19日峰值是5.7%,之后持续下降,1月12日占比0.9%。普通门诊日诊疗量持续增加,目前正常诊疗正在逐步恢复当中。谢谢。2023-01-14 17:05:40
[人民日报记者] 据传染病防治法,疫情信息应向社会公布,实施“乙类乙管”后新冠病例疫情信息如何发布?应该发布哪些内容?谢谢。2023-01-14 17:08:06
[国家疾控局监测预警司司长 杨峰] 这个问题大家很关心,根据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甲管”期间,疫情信息每日对外公布,实施“乙类乙管”以后,新冠病毒感染疫情信息对外公布的方式调整为与其他乙类传染病保持一致。由国家疾控局授权中国疾控中心在中心网站上对外发布。内容包括现有住院病例数、现有重症(含危重症)病例数、死亡病例数以及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信息。谢谢。2023-01-14 17:08:17
[东方卫视记者] 前医疗救治强调“关口前移”,能够有利于更早发现和识别风险人群。请问如何推动新冠重症感染者在社区层面能够“早发现、早识别、早干预、早转诊”,做到“关口前移”的关键点有哪些?谢谢。2023-01-14 17:21:08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主任 闻大翔] 谢谢你的提问。正如你所说“关口前移”是做到“四早”的关键点,从上海来说,尽可能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础和网底作用是实现“四早”的抓手。主要做了三方面工作:一是扩容配置,夯实社区新冠救治基础。上海市所有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开设了2881间发热诊室,采取中午连一连、晚上延一延以及一周7天开诊的措施,承载了全市超过50%的发热门诊的工作量。另外,在物资配置上将解热镇痛药、抗病毒药物、氧气供应、指脉氧保护监测仪等等物资在配置和发放上向社区倾斜。目前,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了6300多个吸氧位,输液位11292个,雾化治疗位903个,配置了心电监护仪器1200多台,指氧仪配置了4.9万个。另外,全覆盖的配置了数字摄影仪(DR),对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置了CT,目前配置40余台,预计年底前加到50台左右。上海闵行区的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配置CT,这有一个很大好处,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通过肺部影像检查早期发现,避免病人都扎堆到二三级医院排队做影像学检查。二是关口前移上加强重症早期发现、治疗和分流。推进“早发现”,依托街镇网格化管理,加强社区重点人群和新冠感染者的健康监测,氧饱和度监测纳入重点人群感染的监测内容中,截至现在监测44.5万人次。在“早治疗”方面,社区为患者提供氧疗6.5万人次,雾化吸入2400人次,输液和注射治疗超过18万人次,培训社区医务工作者让他们掌握和了解抗病毒药物的使用方法和适应症、禁忌症等等,这样对有适应症的新冠感染者,特别是有重症的高危因素或者有向重症发展倾向的患者能够及时用上抗病毒药物。在药物配送上,我们向社区倾斜,目前为止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放了超过6万盒抗病毒药物,包括Paxlovid和阿兹夫定,已经使用近4万人份。“早分流”方面,我们建立了120的家庭医生呼叫的优先通道,将症状加重的感染者及时转运至上级医院进行诊疗,全市目前开设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病床1.5万张,过去一个月里又新增了2.6万张家庭病床,这些举措有效缓解了二级和三级医院的住院医疗服务压力。三是资源协同提升社区新冠救治能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纳入到医联体管理的范畴之内,对口的二级、三级医院通过驻点巡诊、专家派驻和远程会诊等方式提高社区对重点人群的识别、诊断和处置能力。另外加强对基层医务工作者的专业技术知识培训,共培训1.6万人次。谢谢。2023-01-14 17:21:19
[凤凰卫视记者] 前经历疫情高峰的城市短期医疗需求增长较快,不同程度出现了供需矛盾。请问,现在全国各级医疗机构新冠感染者收治住院的总体情况如何?谢谢。2023-01-14 17:21:42
[焦雅辉] 谢谢您的提问。根据我们的监测数据显示,现在住院的新冠感染者的数量呈现出连续下降的趋势。在1月5日达到了住院新冠感染者峰值162.5万人,之后连续下降,1月12日回落到127万人。其中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收治了117万人,定点医院和亚定点医院收治10万人,在院新冠感染者占比呈现出连续下降趋势。1月3日达到峰值27.5%,之后持续下降,1月12日回落到21.7%,较峰值时期下降了5.8个百分点。谢谢。2023-01-14 17:22:0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0岁以上的老年人在感染新冠以后容易引发重症,在疫情流行期除了积极接种疫苗外,老年人还有哪些有效防护措施?谢谢。2023-01-14 17:22:17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 王华庆]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老年人是新冠感染患重症的高风险人群,因此也是重点防护人群。除了普及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外,其他防护措施像戴口罩、手卫生,少去聚集场所,保持社交距离,每天做好通风这些措施还不能放松,因为新冠还在流行,我们期望通过这些措施减少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另外,老年人免疫力比较弱,也是像流感、肺炎球菌等引起呼吸道疾病的脆弱人群,出现重症的比例比较高,所以除了采取疫苗接种的措施外,前面提到的这些措施也非常重要。在三年的新冠流行中,可以看到流感通过非疫苗的防控措施已经降到比较低的流行程度,所以还是要采取非疫苗的防控措施,让老年人尽量少感染,得到一定的防护。2023-01-14 17:22:33
[新华社记者] 前疫情防控工作的重心是“保健康、防重症”,截至目前全国现有新冠重症病例多少?医疗机构现有床位数能否满足重症救治需要?对重症病例的救治工作进展如何?谢谢。2023-01-14 17:29:43
[焦雅辉] 重症患者的救治始终是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指导各地建立重症、危重症患者的综合救治体系,我们建立国家级、省级专家日会诊巡诊制度。另外,重症患者的救治还要强调关口前移。在治疗新冠感染导致的重症肺炎的同时,坚持新冠感染和基础疾病并重的治疗方式,多学科诊疗。通过监测数据显示,发热门诊达峰2周后,在院的新冠阳性重症患者数量也达到峰值,之后呈现缓慢下降趋势。目前在院的重症患者的数量仍然处于高位。2023年1月5日,在院新冠阳性重症患者数量达峰12.8万人,之后连续波动下降,到1月12日在院的阳性重症患者人数回落到10.5万人,重症床位使用率是75.3%,重症床位能够满足救治的需要。1月12日在院的新冠阳性重症患者当中,基础性疾病重症合并新冠病毒感染的为9.7万人次,占比92.8%。新冠病毒感染的重症患者是7357人,占比是7%。从数据分析来看,新冠病毒感染的重症患者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以老年人为主。年龄最大的105岁,平均年龄75.5岁。60岁及以上的占比是89.6%。二是普遍合并有多种基础疾病。具有一种基础疾病的患者占比40.7%,2种基础疾病的占比24.6%,3种及以上基础疾病占比34.8%。多数基础性疾病是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谢谢。2023-01-14 17:29:54
[中国日报记者] 前发布会多次强调老年人、儿童、孕产妇、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是当前健康服务的重点人群,请问在具体工作中怎样找到这些重点人群。找到之后又会为他们提供哪些健康服务?谢谢。2023-01-14 17:30:10
[闻大翔] 谢谢您的提问。重点人群的确是需要保护的人群,这也是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工作部署,以上海为例,首先成立了工作专班,推进重点人群的摸底调查,然后进行分类管理。上海有65岁以上老年人,有94%已经完成家庭医生签约,依托签约服务工作基础上,依据老年人电子健康档案,实施健康调查和人群分类标记。另外,加强信息整合,整合老年人的一些基本信息以及疫苗接种、失能失智、疾病诊疗等健康大信息数据,分批下推,提升社区调查效率。摸底调查和健康监测不仅仅是医疗卫生部门的事情,各方协同推进,协同街镇、居村委通过电话核实、入门调查等形式做到拾遗补缺,协同民政部门把养老机构、护理院进行对接,摸清住院老人健康情况。以上海为例,共有399万65岁以上老年,确定其中102万是重点,我们称之为高风险人群,93万是次重点人群,一般人群是204万。除此以外,还同时排摸了孕产妇8.6万人,新生儿1.3万人,肿瘤放化疗患者10.7万人,以及血液透析患者1.1万人,养老机构和护理院共10万人。这些重点人群都已经完成了摸底、建档。在此基础上强化对他们的健康监测,全部纳入到社区(居)村委、家庭医生和民警组成的三人小组网格化管理范围内,开展家庭医生的“社区关爱活动”,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了24小时健康热线服务,定期联系这些重点人群,掌握他们的健康状况,加强居家治疗和健康指导,对一旦出现新冠感染或者基础疾病加重需要住院治疗的及时协助他们就诊。谢谢。2023-01-14 17:30:26
[北京日报记者] 前新闻发布会上有专家表示过单靠感染新冠病毒产生的免疫力要弱于感染病毒+接种新冠疫苗的免疫力,在新冠病毒流行期间哪些人更应该通过接种新冠疫苗获得重点防护?谢谢。2023-01-14 17:44:52
[王华庆]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新冠病毒感染后,各个年龄段、各类人群都会出现重症,有的也会出现死亡。但我们看到有一些人群出现重症和死亡比例比较高,这些人群是在新冠防控过程中一直作为重点人群来进行防护。根据三年多的流行病学监测,以下人群感染新冠病毒后住院风险、重症风险、死亡风险比较高,一个是老年人,另一个是有基础性疾病的人,还有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等。其中,老年人呈现一个特点,年龄越大重症、死亡风险越高。在有基础性疾病人中,患有心血管疾病、慢阻肺、癌症、糖尿病、高血压的病人出现重症死亡风险比较高。所以新冠流行过程中,老年人、有基础性疾病的人和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一直是重点防护对象,除了采取非疫苗的防控措施外,接种疫苗是做好防护的最优先措施。所以我们建议没有完成疫苗接种的这些需要重点保护的人群尽快地去完成疫苗接种,包括加强针的接种。谢谢。2023-01-14 17:45:18
[健康报记者] 节将至,人口流动加大,城市务工返乡人员增多,增加了疫情传播扩散风险。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特别是乡镇卫生院对于新冠重症患者是否有救治和转诊能力。对于这个层级的医疗机构我们给予了哪些指导和帮助?谢谢。2023-01-14 17:45:36
[焦雅辉] 谢谢您的提问。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是农村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的第一道防线,也是最重要的基础。我们围绕“早发现、早识别、早处置、早转诊”,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首先,人员准备方面。通过科学安排班次轮换,临时招聘,组织二三级医院下派,互助支援等方式稳定和扩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队伍。同时制定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基层诊疗和服务指南(第一版)》,加强基层医务人员培训,重点提高早识别和早转诊的能力。二是在药品准备方面。我们建立了监测和调度机制,动态掌握乡镇卫生院的药品储备和使用情况,及时进行通报和提醒,督促加强药品配备。从目前了解到的情况看,乡镇卫生院药物配备状况持续改善,药品配备紧张的情况得到了很大程度缓解。三是在相关设备配置方面。推动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氧气袋、氧气瓶、制氧机、指脉氧这些仪器设备的配备和使用。我们会同相关部门为每一个村卫生室免费配备指脉氧2个,共117万个将今天全部发放到位。目前正在会同相关部门研究为每个乡镇卫生院免费配送制氧机。四是在转诊方面。要求县域内建立重症患者转运专班,确保就诊急救电话24小时拨得通、有车派、出车快,每个乡镇卫生院至少要配备一辆救护车,接受120统一指挥调度,推动乡镇落实属地责任,组建非急救转运车队,保障普通患者转运需求。目前正在研究加强基层卫生机构小分子抗病毒药物配备,进一步提升基层卫生机构的医疗救治能力。谢谢。2023-01-14 17:45:52
[海报新闻记者] 据媒体报道,日前许多知名专家都下沉到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去指导疫情防控。请问知名专家下沉到社区能够发挥到什么样的效果,起到什么作用。除了专家下沉,还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到社区呢?谢谢。2023-01-14 17:46:10
[闻大翔] 谢谢您的提问。知名专家下沉到社区进行现场的面对面、手把手的指导,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主要提高了社区医务人员对新冠感染救治的认知和诊治水平。从上海来说,组建132名市级专家和579名区级专家按照片区,开展视频会诊、双向转诊以及下沉指导,加强市区两级医疗机构对重症患者的救治,以及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指导。为了加强专家与基层医疗机构的联系,我们派出了像瑞金医院的陈尔真教授、华山医院的张文宏教授,中山医院重症监护主任钟鸣教授、仁济医院的皋源教授等一批近年来一直在新冠抗疫和治疗中有丰富经验的专家,直接到社区面对面指导基层医务人员,如何更早地识别新冠感染者向重症转变,以及指导他们在氧疗、抗病毒小分子药物治疗等。从效果来看,社区基层医生都感觉收获很大。另外,我们也建立了每日重症患者专家会诊,建立日清单和院内专家多学科联合诊治的多项制度,并进行贯彻落实。在过去一个月里,上海市级专家共进行培训43次、巡诊216次、会诊333次。提请全市大会诊126次。区级专家也对社区进行指导,进行专题培训133次,现场巡诊137次,远程会诊698次,指导社区医生在现场对患者进行治疗3283例。应该说,专家能够到现场指导,也是增强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谢谢。2023-01-14 17:46:26
[澎湃新闻记者] 网友反映目前对外发布的疫情信息与群众感受不一致,接下来新冠疫情监测和信息报告将如何开展?如何保证信息的客观真实?谢谢。2023-01-14 17:46:43
[杨峰] 谢谢你的提问。为做好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后疫情信息报告和监测工作,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了相关通知,进一步压实各地责任,继续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网络直报为主体,做好医院就诊病例的监测和报告。同时,继续开展病毒株变异监测、哨点医院监测、核酸和抗原的检测与监测、部分医疗机构门急诊监测、重点机构监测、重点人群哨点监测等多种形式的监测,以及时掌握疫情趋势变化和病毒变异株的情况,为疫情防控提供基础支撑。根据《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和《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2015年版)》要求,督促各地认真落实疫情信息报告工作,要求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依法、及时、规范报告新冠病毒感染疫情信息。谢谢。2023-01-14 17:47:33
[中国教育电视台记者] 网友反映刚刚接种了新冠病毒疫苗就发现自己阳了,请问这种情况会增加安全风险吗?谢谢。2023-01-14 17:51:11
[王华庆] 首先我们需要强调,如果抗原检测或者核酸阳性,近期内不建议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这主要是基于从保护作用的必要性来考虑。之前,很多研究显示感染后近期再感染发病的情况少见。新冠流行期间,我们看到各个国家还有一些地区在持续地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不会因遇到感染状况不清的情况而停止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从目前的监测和研究结果显示,没有发现在新冠病毒流行期间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导致出现不良反应增加的风险。谢谢。2023-01-14 17:51:22
[总台CGTN记者] 于新冠感染死亡判定标准的问题,国际国内都非常关注,请问我国新冠感染死亡病例的判定标准是什么?与国际上是否一致?谢谢。2023-01-14 17:53:18
[焦雅辉] 谢谢您的提问。自2020年以来,我国始终坚持将新冠病毒核酸阳性的死亡病例判定为新冠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该标准与世界卫生组织以及其他主要国家的判定标准基本一致。新冠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归因分析分为两类:一类是新冠病毒感染导致呼吸功能衰竭死亡,另一类是基础疾病合并新冠病毒感染死亡。谢谢。2023-01-14 17:53:29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轮疫情以来,是否做了相关统计,目前全国新冠死亡病例的总体情况如何?谢谢。2023-01-14 17:53:43
[焦雅辉] 谢谢您的提问。2022年12月8日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将疫情防控重点从“防感染”转变为“保健康、防重症”,紧紧围绕医疗救治,特别是重症患者医疗救治这一工作重点,全力以赴组织开展医疗救治工作,充分发挥过去三年积累的医疗救治成功经验和有效措施,坚持早干预、早治疗,中西医结合,多学科诊疗,新冠病毒感染和基础疾病治疗并重,千方百计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为科学分析研判疫情影响,我们要求医疗机构一方面集中精力实施患者救治,同时,科学、实事求是做好死亡病历资料的整理、收集、分析和上报。为了提高医疗机构报告效率,我们组织开发了医疗机构死亡病例信息报告平台,于2022年12月31日投入使用。医疗机构自2022年12月31日起,每日报告前一日新冠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情况,没有死亡病例的实行零报告。另外,我们要求医疗机构将2022年12月8日至12月29日期间新冠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进行了统一收集、汇总和上报。由于数据信息量比较大,为了更加科学、客观、实事求是地反映我国新冠病毒感染导致的死亡情况,本着对人民群众负责的态度,我们组织专家对死亡病例进行了系统分析,因此耗时比较长。通过分析显示,2022年12月8日至2023年1月12日,全国医疗机构累计发生在院新冠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59938例,其中新冠病毒感染导致呼吸功能衰竭死亡病例5503例,基础疾病合并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病例54435例。死亡病例平均年龄80.3岁,65岁及以上约占90.1%,其中80岁及以上约占56.5%,死亡病例中90%以上合并有基础疾病,主要合并疾病为心血管疾病、晚期肿瘤、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肾功能不全,由于冬季本身是老年人呼吸系统疾病高发和心脑血管疾病加重季节,近期与新冠病毒感染相叠加,因此老年人的病亡人数比较多,这提示我们要更加关注老年患者,尽最大努力挽救患者生命。下一步将按照“乙类乙管”传染病有关规定,及时更新相关数据信息并向社会公布。谢谢。2023-01-14 17:53:59
[香港经济导报记者] 级诊疗是我国医改的一项重要制度,请问当前医疗救治中分级诊疗如何发挥作用?不同层级医疗机构如何对人群提供分级分类诊疗和服务?谢谢。2023-01-14 18:03:26
[闻大翔] 正如你所说,分级诊疗一直是我们国家医改的重要内容和任务之一。在这次的救治工作中,上海市依托医联体,长期坚持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级医疗机构和市级医疗机构三级的分级诊疗体系建设,不断地夯实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的资源协同和联动机制。这里主要分两部分内容:一是明确市、区、社区各级医疗机构职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要是负责排摸重点人群,划定健康风险等级,开展健康监测管理,承担常见疾病的首诊和转诊。区级医疗机构主要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人员、技术支撑,以及开展急危重症的抢救和疑难杂症的向上转诊工作。市级医疗机构则主要承担危重症患者和疑难杂症的诊断和治疗。同时对区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提供技术支持。二是构建新冠病毒感染者分级诊疗的服务网络。在上海每个服务网络是由一家市级综合医院、一家区级综合医院和数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目前全市24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53家区级综合医院、17家市级综合医院分别建立了三级对口的联动机制,畅通了双向转诊,落实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基层首诊、有序转诊。另外,依托全市4个区域性的中医医联体网络,在医疗救治中积极发挥中医药的作用。同时,全市5个儿科医联体发挥着区域辐射能力,加强儿童新冠感染者的救治工作。谢谢。2023-01-14 18:03:47
[澳门月刊记者] 问感染过新冠病毒并已痊愈的老年人后续是否还应该接种疫苗?需要间隔多久接种?谢谢。2023-01-14 18:04:07
[王华庆] 谢谢记者的提问。之前我们也说过,从现有的研究证实,单纯的新冠病毒感染产生的免疫力弱于自然感染和疫苗接种产生的混合免疫力。按照目前的规定,感染过新冠病毒并已痊愈的未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老年人,后续于感染间隔6个月以上接种一剂次疫苗。大家知道现在情况也在发生变化,后续我们会根据新冠防控的需要、疫苗免疫效果研究的结果,结合感染前接种新冠疫苗情况,不断完善免疫策略,包括接种的间隔、接种的剂次等相关内容。谢谢。2023-01-14 18:04:26
[南方都市报N视频记者] 级医院在农村地区的医疗服务体系中发挥着龙头作用,请问目前全国县级医院收治新冠重症患者的总体情况如何?人员、药品、设备储备是否充足?接下来如何进一步提升对新冠病毒重症患者的救治能力?谢谢。2023-01-14 18:04:40
[焦雅辉] 谢谢你的提问。到1月12日的时候,县域内5000多家二级医疗医疗机构、定点医院、亚定点医院共计收治新冠感染者30.1万人,占全部新冠感染者的23.7%,呈现出7天连续下降的趋势。县域内新冠阳性重症患者是1.58万人,占全国总数的15.1%,其中新冠病毒感染重症是518例,占全国新冠病毒感染重症比例为6.7%。提升农村的新冠重症救治能力主要采取以下几个方面措施:一是充分发挥县医院龙头作用,做好包括床位、设备、设施以及人员准备,提升重症救治能力。二是依托已经形成的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机制,所有城市三级医院分区包片,和县医院建立一对一帮扶关系。我们要求城市三级医院和县医院要24小时连通远程医疗服务。在特殊时期,比如春节期间,三级医院还要派驻医务人员到县医院定点驻守。三是加大对农村地区的巡回和巡诊力度,早期发现重点人群特别是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的变化,确保能够及时送医就诊。四是建立城市和县域之间支援和转诊机制以及绿色通道,确保农村的重症患者能够及时转诊、收治。谢谢。2023-01-14 18:04:56
[米锋] 最后一个问题。2023-01-14 18:05:13
[封面新闻记者] 大城市人口密集、疫情传播扩散风险大,同时群众日常诊疗需求也很大,对于特大城市来说如何统筹新冠救治和日常诊疗,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需求。谢谢。2023-01-14 18:05:26
[闻大翔] 谢谢你的提问。北京、上海就是特大型城市,在统筹做好新冠救治和日常医疗服务方面,上海主要是通过扩大医疗服务供给来服务人民群众就医需求。新冠救治方面,我们采取了一些措施:一是挖潜能,提升发热门诊的服务能级,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了2881个诊室,全力服务于市民,能够在家门口满足他们的医疗服务需求。二是推进重症资源储备,全市二级以上的医疗机构共储备设置了重症床位7518张,配备重症医护人员9502人,另外ECOM、有创无创呼吸机和CRRT等重症救治设备42000多台。三是加强培训,组织内科、儿科、急诊科等将近1.8万名医护人员接受关于重症治疗的培训,通过混合编组将他们作为重症救治梯队的补充力量。在日常医疗方面,一是床位扩容,上海市卫健委要求,近阶段所有的公立医院,特别是综合性医院,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提高床位的使用率。我们对二级、三级医院的要求,床位使用率要提升到95%以上。在此基础上,通过院内病区和床位优化布局,进一步加床。同时,加强综合性医院和专科医院的医疗资源统筹调度,最大程度满足新冠救治和市民日常医疗的诊疗服务需求。二是加强双向转诊,提高医疗资源使用效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扩容增加床位,收治一些来自社区的轻症患者,同时还接受由上级医院经过治疗以后病情稳定、需要康复治疗的患者。上级医院也要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机构、护理院等送来的患者及时收治。这样就形成了良好、有序的治疗和转诊秩序。三是提升院前急救服务能级和转运效率,及时补充了120一线的急救力量,车组运力提升80%,接线呼叫席位增加50%。同时建立了非急救转运机制,迅速配备了515辆专用车辆,加快了院前急救和院内衔接。四是推广互联网诊疗、配药、咨询功能。在1月上旬我们曾经单日最高互联网诊疗服务超过4万人次,有效缓解和减轻了医疗机构线下就诊压力。我就介绍这些,谢谢。2023-01-14 18:05:45
[米锋] 谢谢,今天发布会几位嘉宾介绍了重点人群健康保障的有关情况,再次感谢各位。后续我们还将继续召开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欢迎大家继续关注。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2023-01-14 18:06:04
看了一篇文章 What makes Git so hard to use? 在吐槽 Git 难用。
看完之后发现是软广,作者是想推荐自己公司的产品 HighFlux。我看了一下,似乎是通过封装和自动化来达到简化操作的目的。
我用 Git 几年了,不敢说熟练掌握,但是绝对可以说足以应付工作中的所有场景。
我逐条分析一下作者的观点:
作者认为,Git 有 157 个命令,让人觉得自己永远是初学者。
我的观点:只需要掌握常用的一些命令就够了,不需要了解那些底层命令。
底层命令是为其他的场景创造更多可能性。
但是确实可以改进一下:大部分人只需要关心十个左右的上层命令就行了,所以可以在产品上提供一些区分,比如分成 git-core / git-full。
好像也没啥意义,算了。
Git 管理文件的四种状态:除了本地版本,远程版本之外,还要学习 stash 和 index(staging area)。
我更加不敢苟同了,这应该正是 Git 强大的地方啊。
Stash 你不喜欢不用就是了。
Index 去掉似乎是可以少一个步骤,直接提交到本地仓库,对于非专业的人来说,减少一点点心智消耗。
sequenceDiagram
WorkingDirectory ->> Index(StagingArea) : add
Index(StagingArea) ->> LocalRepo : commit
LocalRepo ->> RemoteRepo : push
WorkingDirectory ->> + StashArea : stash
StashArea ->> - WorkingDirectory : stash pop
作者说了三个功能的缺失:
git reset --hard
应该加一个确认好像有点道理,对于非专业的人来说,这样是会友好些。
但是非专业的人是不是一般都用 GUI,这个事情 GUI 来做似乎完全没有问题啊!
我很少用 GUI 来执行什么操作(只使用 gitg 查看历史),所以对 Git GUI 生态不太了解。
这个意思是不是说 Git 缺少一个好用的 GUI?
以下内容摘自《崩溃:社会如何选择成败兴旺》(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年),作者是美国生物学家贾雷德·戴蒙德,他也是名著《枪炮、病菌与钢铁》的作者。
一个狭窄的河谷建造了一座巨型水坝,有人对下游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询问他们是否担心水坝倒塌。
让人意外的是,住在水坝下游几英里的居民竟然是最担心水坝倒塌的人群,而住在水坝正下方的居民却一点都不担心。
原因是正下方的居民产生了"心理否认"。
这些居民每天一抬头就看到水坝,如果担心它会倒塌,从早到晚提心吊胆,那简直没办法过日子。保持镇定的惟一方法,就是从心底里否认水坝可能会倒塌这一事实。
非理性地拒绝解决已经察觉的问题,这在心理学上叫做"心理否认"。 这个名词原本用于个人心理学,现在也扩展到社会文化。
如果有件事情让你深感痛苦,你可能就会潜意识地压制或否认这种感觉,以免引起痛苦,尽管这实际上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经常看到的 ITU 和 3GPP 不知道是个什么关系,这些通信技术一会儿说是 ITU 标准,一会儿说是 3GPP 标准。
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全球移动通讯系统。
第二代(2G)移动电话系统。
GSM 标准当前由 3GPP 组织负责制定和维护。
相关技术文档分成 TR(技术报告)和 TS(技术规范)
技术规范有版本号:Vx.y.z,其中 x 表示 release,y 表示技术版本,z 表示修订版本。
每个 release 都有一个冻结日期,一般 3GPP 协议在冻结以后就不再修改。一般冻结日期为 1 年。
文档由分成 Stage 1 ~ 3,分别从服务使用者角度阐述服务,分析问题,描述技术实现。
https://en.wikipedia.org/wiki/GSM_03.38
GSM 引入短信服务的时候,规范了相关的字符编码。
其中,定义了一个 7bit 的字符编码,支持英语和一些西欧语言,这套标准就是 GSM 03.38,也被称之为 3GPP 23.038,在移动通信技术领域之外,更广泛的称呼是 GSM-7 编码(gsm7bit)。
算是可变长度编码,拓展区域字符需要用 ESC (0x1B
) 开头,算两位长度。
ASCII 可打印字符中(Python string.printable
),有四个不支持:
`
\t # TAB 水平制表符
\x0b # VT 垂直制表符
\x0c # FF 换页
GSM-7 基本兼容同为七位编码的 ASCII:
ASCII 可打印字符中,有 8 个符号放在拓展区,
^ ~ \ | { } [ ]
图中标黄色的 7 个字符说明:
BCS:
\r
换行\n
回车EXT:
GSM-7 用控制字符换了以下 40 个字符:
'£', '¥', 'è', 'é', 'ù', 'ì', 'ò', 'Ç', 'Ø', 'ø',
'Å', 'å', 'Δ', 'Φ', 'Γ', 'Λ', 'Ω', 'Π', 'Ψ', 'Σ',
'Θ', 'Ξ', 'Æ', 'æ', 'ß', 'É', '¤', '¡', 'Ä', 'Ö',
'Ñ', 'Ü', '§', '¿', 'ä', 'ö', 'ñ', 'ü', 'à', '€',
和 8bit 的 ASCII 编码方案相比:
如果超出就按照 153 个字符切割,比如:
500 个 GSM-7 字符的短信,在通信过程中需要切割成 153 + 153 + 153 + 41 四条短信发出。
每条短信带一个头(附加信息),包含这批短信的总条数和当前这条短信的序号。
收信方根据短信的头信息来把这一批短信组装成一条,展示给用户。
参考:2018/06/08,短信长度到底是怎么规定的
根据协议:
如果剩余长度 1 ~ 6,最后的几位应该用 0 填充。
如果剩余长度位 7,为了避免和 0x00 @
混淆,应该用 0x0D 填充,也就是 \r
(回车)。
stat = {}
for i in range(1, 161):
stat.setdefault(8 - (i * 7 % 8), []).append(i)
pprint.pp(stat, width=160)
{1: [1, 9, 17, 25, 33, 41, 49, 57, 65, 73, 81, 89, 97, 105, 113, 121, 129, 137, 145, 153],
2: [2, 10, 18, 26, 34, 42, 50, 58, 66, 74, 82, 90, 98, 106, 114, 122, 130, 138, 146, 154],
3: [3, 11, 19, 27, 35, 43, 51, 59, 67, 75, 83, 91, 99, 107, 115, 123, 131, 139, 147, 155],
4: [4, 12, 20, 28, 36, 44, 52, 60, 68, 76, 84, 92, 100, 108, 116, 124, 132, 140, 148, 156],
5: [5, 13, 21, 29, 37, 45, 53, 61, 69, 77, 85, 93, 101, 109, 117, 125, 133, 141, 149, 157],
6: [6, 14, 22, 30, 38, 46, 54, 62, 70, 78, 86, 94, 102, 110, 118, 126, 134, 142, 150, 158],
7: [7, 15, 23, 31, 39, 47, 55, 63, 71, 79, 87, 95, 103, 111, 119, 127, 135, 143, 151, 159],
8: [8, 16, 24, 32, 40, 48, 56, 64, 72, 80, 88, 96, 104, 112, 120, 128, 136, 144, 152, 160]}
work
2022
README.md
01
02
...
12
202212-05-11.md
202212-12-18.md
202212-19-25.md
202212-26-01.md
20221201-speedlimit-review.md
20221203-new-from-test.md
...
20221229-q4-report.md
每周的事情又分成:
值班报告
周会汇报
每年的文件中有每个季度重要工作的总结,Q1 ~ Q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