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历、阴历、阴阳历
- 公历(阳历):源于儒略历(公元前 45 年,由罗马皇帝凯撒推行),后演变为格里历(1582 年,由教皇颁布)。
- 农历(阴阳历):兼顾太阳与月亮的运转规律,同时融入反映农作时间的二十四节气。
- 伊斯兰历(阴历):是目前广泛使用的唯一纯阴历,与回归年偏差较大(例如今年元旦在冬季,数十年后元旦可能出现在夏季)。
- 该历法以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于公元 622 年从麦加迁徙至麦地那为元年,为世界穆斯林通用,在中国亦被称为回历(是回族采用的传统历法)。
置闰规则
- 公历:通过加入闰日实现闰年,每 4 年设一个闰日;若年份能被 100 整除,则不视为闰年。
- 农历:闰年通过加入闰月实现。
- 伊斯兰历:以加入闰日设置闰年,30 年中有 11 年为闰年,平年 354 天,闰年 355 天。
二十四节气
由于二十四节气是按照太阳的运行规律来划分的(太阳在黄道(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用于指导农作,所以与公历日期相对固定(前后相差 1-2 天)。
将一个回归年 365 天均分为 24 等分,也就是每个节气 15 天。
| 节气 | 公历日期范围 | 含义(简要) |
|---|---|---|
| 立春 | 2 月 3-5 日 | 春季开始,万物复苏。 |
| 雨水 | 2 月 18-20 日 | 气温回升,降雨增多,利于作物生长。 |
| 惊蛰 | 3 月 5-7 日 | 春雷始鸣,冬眠动物苏醒。 |
| 春分 | 3 月 20-22 日 | 昼夜平分,春季过半。 |
| 清明 | 4 月 4-6 日 | 天气清朗,草木繁茂,扫墓祭祖时节。 |
| 谷雨 | 4 月 19-21 日 | 雨水充足,谷类作物茁壮成长。 |
| 立夏 | 5 月 5-7 日 | 夏季开始,万物进入生长旺季。 |
| 小满 | 5 月 20-22 日 | 北方麦类灌浆饱满,南方夏收作物即将成熟。 |
| 芒种 | 6 月 5-7 日 | 麦类成熟收割,晚稻等作物播种,“忙种”之意。 |
| 夏至 | 6 月 21-22 日 | 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盛夏开始。 |
| 小暑 | 7 月 6-8 日 | 天气炎热,但未到最热。 |
| 大暑 | 7 月 22-24 日 | 一年中最热的时期,高温多雨。 |
| 立秋 | 8 月 7-9 日 | 秋季开始,气温逐渐下降。 |
| 处暑 | 8 月 22-24 日 | 暑气结束,天气转凉。 |
| 白露 | 9 月 7-9 日 | 气温降低,早晚露水凝结成白色。 |
| 秋分 | 9 月 22-24 日 | 昼夜再次平分,秋季过半。 |
| 寒露 | 10 月 8-9 日 | 气温更低,露水带寒意,即将入冬。 |
| 霜降 | 10 月 23-24 日 | 开始出现霜冻,作物需防冻。 |
| 立冬 | 11 月 7-8 日 | 冬季开始,万物收藏。 |
| 小雪 | 11 月 22-23 日 | 气温下降,开始降雪,但雪量较小。 |
| 大雪 | 12 月 6-8 日 | 雪量增多,气温显著降低。 |
| 冬至 | 12 月 21-23 日 | 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寒冬来临,此后白昼渐长。 |
| 小寒 | 1 月 5-7 日 | 天气寒冷,但未到最冷。 |
| 大寒 | 1 月 20-21 日 | 一年中最冷的时期,寒风凛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