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C

尼日尔对华政策

  • 尼日尔,非洲西部,讲法语,原法国殖民地(1904 年成为法属西非领地),1960 年独立。

    • 已探明铀储量 42 万吨。(被法国公司以极低价格购买)
    • 磷酸盐储量 12.54 亿吨,但尚未开发。
    • 煤储量 600 万吨。
    • 初步探明石油储量约 4.99 亿吨。(石油收入占 GDP 20%,主要由中石油控制)
    • 还有锡、铁、石膏、黄金等矿藏。

    尼日尔 1963 年 7 月 7 日与中华民国政府建交,1974 年 7 月 20 日改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建交,1992 年 7 月 30 日尼日尔再同中华民国政府复交四年,直至 1996 年 8 月 19 日尼日尔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二度复交,并与中华民国断交。
    2024 年 1 月 2 日法国关闭驻尼日尔使馆,直至“另行通知”为止。
    尼日尔 2024 年 8 月 6 日宣布与乌克兰断交。

  • 2023 年,军政府政变上台,执行民族主义政策(努力摆脱法国控制,逐步收回国内矿场控制权)。

    • 2023 年 7 月 26 日,尼日尔军人扣押巴祖姆总统,宣布成立“保卫祖国国家委员会”接管权力,总统卫队司令奇亚尼出任委员会主席、国家元首,并成立过渡政府。
    • 2023 年 7 月下旬,尼日尔“保卫祖国国家委员会”接管权力,宣布承认和延续尼政府此前同外国签订的所有合作协议,但同美西方关系紧张,反对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制裁干预。
    • 2023 年 9 月,马里、布基纳法索、尼日尔宣布成立萨赫勒国家联盟。
    • 2024 年 1 月,三国宣布退出西共体。同月,西共体召开特别峰会,决定解除对尼经济制裁。2024 年 7 月,三国宣布成立“萨赫勒国家邦联”。
    • 2025 年 1 月,西共体发布公报正式宣布三国退出生效,但保留对三国人员流通、贸易和服务等方面优惠政策。
    • 2025 年 3 月,三国宣布退出法语国家与地区组织。
    • 2025 年 3 月,奇亚尼正式宣誓就任尼日尔共和国总统。
  • 2024 年,中国还向尼日尔军政府提供了一笔 4 亿美元的贷款,用于尼日尔建设石油输送管道、偿还其他债务等。
    据说,今年到期,但是没有钱偿还,企图赖账。

  • 今年 3 月,尼日尔军政府以薪酬不公平、税务违规等理由,驱逐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的三名高层管理人员,冻结了炼油厂的银行账户,还撤销了中资酒店的营业执照。

    军政府诉求:

    1. 将原油分成比例从 15% 提高至 30%;
    2. 追缴炼油厂“欠税”1.3 亿美元;
    3. 强制要求中企高管本土化。

    同时:

    1. 撕毁与美国和法国的国防协议,驱逐法国驻军,控制铀矿
    2. 与乌克兰断交(可以看到俄罗斯对新政权的影响)
    3. 俄罗斯瓦格纳雇佣兵公司接管了尼日尔首都包围工作
  • 今年 5 月,局势进一步升级,尼日尔方面计划削减石油工人人数,要求一些中国员工在 5 月 31 日之前离开该国,人数可能多达数十人。给出的理由是外籍员工在当地工作时间超过其法律规定时长。

    • 五月底,尼日尔政府又在阻拦中石油员工离境。
  • 今年 6 月,尼日尔外长访华,并在与中方的谈话中表示,希望加强与中方之间的经贸合作。

尼日尔的问题

  1. 长期以来经济不发达,在摆脱法国殖民影响后,经济发展缺乏稳定支撑。
  2. 虽然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铀矿储量位居世界前列),但是没有开采技术,需要外资的帮助。
  3. 资源开采中获得的资金收入没有能够用于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还承担了环境破坏的后果。

现状

  1. 尼日尔国内安全局势不佳,武装冲突频发,中国铺设的石油管道多次被炸断
  2. 尼日尔石油产能下降了 70%
    本国油价上涨 4 倍
  3. 营商环境恶化导致的国际舆论压力
    主权信用评级下调到 CCC
  4. 中国对尼日尔军政府的不信任

对中国的影响

  1. 过去数十年,中国对尼日尔大量援助和支持,广泛参与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帮助其构建原油出口产业链。
  2. 西方媒体恶意抹黑中非合作(“新殖民主义”),中方的应对是非常无力的。
  3. 为了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必须对尼日尔采取严厉的处罚措施。

此次事件暴露了中企在非投资的三大风险:

  • 政权更迭风险:非洲 54 国中,23 国近十年发生过政变;
  • 资源民族主义:刚果(金)、津巴布韦等国频繁以环保、劳工权益为名强制外资股权转让;
  • 地缘政治裹挟:美西方通过舆论战将中非合作污名化为“新殖民主义”。

参考资料与拓展阅读

如果你有魔法,你可以看到一个评论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