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C

社会底层的话语权

刘三姐

知乎上刷到一个视频《在国产剧中,穷人已经被消灭了》,其中心思想非常符合我的观点,让我产生想说几句的冲动。

在过去讲求阶级斗争的年代,中央对文艺工作的领导非常重视所谓社会主义文艺发展,文艺作品非常讲求 “人民群众” 这个点。毛泽东就曾批评文化部过于注重过去封建王朝和国外资本主义的作品,不如更名叫 “帝王将相部”、“才子佳人部”,或 “外国死人部”。改革开放之后,社会的发展从 “以阶级斗争为纲” 转向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政府对文艺工作的领导也随着改革松绑了,市场化了。

但可能是受体制或者老一派文艺工作者的影响,我在以前中小学时期看过的一些电影、电视剧也很多都是关于普通人的生活。后来慢慢的,国产电视剧、电影中的主角好多都是是什么皇家、什么家族企业,至少也得是个公司高管,剧情也往往是是后宫争宠、王子夺嫡、家产或企业控制权争夺之类,一般都经常让我感觉和自己的生活没有多大关联(有少数拍的还是不错,看的挺开心)。

不管什么剧,里面的人生活都锦衣玉食、纸醉金迷的,看起来很富足。用上面说的那个视频中的话来说,编剧和导演好像失去了对底层生活的想象力,连剧中设定的穷人 —— 家境不好的都市白领和学生 —— 生活看起来都远超我理解的普通老百姓平均生活水平,都住大房子,打扮时髦,光鲜亮丽(我好像不经意联想到了新亮剑《雷霆战将》,一个个有型兼靓仔就算了,李云龙的团部都搬到了小洋楼)。

为什么没有管控之后,文化领域自动又重新转向了王侯将相、才子佳人视角?

我想了下,应该是人之本性。普通的生活本来就过于平淡,人们就想看看别的风云人物的生活,看看皇帝到底是不是白面馍吃到饱、是不是在用金锄头种地,让自己也能在工作之余幻想一下,放松放松心情。

文艺作品本身就是阶层话语权的一部分。就好像美国的霸主地位和其文化输出能力也有很大关系。
所以,这里面有一个隐藏的小问题:谁为底层说话?

以前,我还在读书,第一次看到毛泽东的那个观点时,非常震惊,就好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因为我细想想之后发现好像确实是这么回事。古代的书上从来都是帝王将相的那些事,最多就是在诗歌中有描述劳动者的辛苦,关于有血有肉的普通人的生活好像没有提过,除了《金瓶梅》(在比较有知名度的书里面;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它的价值应该超过四大名著)。

底层人民的生活是不是不具备传播属性,不配出现在文艺作品中?

我也不懂啥,我也不知道应该是怎样,就觉得社会肯定是会朝着的更加公正、更加平等的方向发展。普通人的话语权肯定会越来越大,像现在这样,文艺领域被上层阶级的权谋宫斗占据也绝对不合理。

其实,又何止是文艺作品,新闻中也只会出现人民群众生活日益富足的报道,连领导视察的贫困户都让不少人羡慕。宣布全面脱贫之后,以后可能贫困户的新闻都看不到了。

我突然想到一个:现在普通人还是有话语权的,抖音和快手就挺不错的。很多学生或者都市白领(新时代的农民工)容易产生一个误区,他们的意见代表了最广泛的人民群众,其实不是这样,如果经常回老家看看的话,你会发现最广泛的人民群众在哪里(如果不被视为愚昧和落后而刻意忽视的话)。抖音和快手是我看到除了微信之外,使用最为广泛的 App,除了少数在使用老年机的长辈之外,几乎人都在用,很多长辈还一直有发布视频,相比较而言,微博的传播度都算小众产品了。

Update @ 2021-09-05

写完后回头想想,小时候看的电视里的普通人其实也不普通,不提大头儿子或者别的动画片里面小朋友家都有独栋别墅,至少没有人需要面临乡里摊派、计生委抄家、城管和税务抢劫。前两者由于当时我的年纪比较小,印象淡,城管和税务收保护费式的黑社会作风我可亲眼所见,记忆犹新。当时只要是有个人夹一个包出现在家里(我家开个小卖铺),自称某个部门工作人员,然后家里立即弥漫起一种恐怖的氛围,然后就是谄媚、巴结、拉关系。这些我可从来没有在电视上看到过,更别提我还见过多次城管当街打砸抢。现在的城管还是运动式的检查和收东西,不过不知道态度咋样,以及后面的处理流程是否合理。
《家有儿女》中的刘星、夏雨、夏雪也不会经常被小流氓抢劫,我就有多次这样的经历。
我又想起来,就在前两年,我亲眼见到有小区门口摆地摊的小贩因为没有交钱被一些身份不明的人(可能是流氓地痞)驱赶,扫黑除恶之后,可能他们现在不需要面临这些了吧,希望。

可能有些跑偏了,我说这一段不是抱怨生活中不如意的地方,或者放大社会黑暗面,我说的这些也只是普通人生活的极小一部分,我们有血有肉,有爱情,有亲情,有不如意,也有很多好玩的事情,我只是感慨普通人的生活没有机会被真实的、完整的表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