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C

三藩之乱

背景

清初四大汉人藩王:

  1. 平西王 吴三桂 云贵、四川
  2. 定南王 孔有德 广西
  3. 平南王 尚可喜 广东
  4. 靖南王 耿仲明 镇守福建

孔有德全家被南明 “两蹶名王” 的李定国干掉了,要不是南明内讧不息,可能另外三个也保不住。

耿仲明,和儿子耿继茂相继相继去世,孙子耿精忠(二十几岁)袭爵。

总之,剩下的这三个人就是我们熟悉的三藩了。

当时:
清军进攻江浙,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的血仇也就过去不到 30 年(1645)。
清军攻占昆明,永历皇帝流亡缅甸就 14 年前的事情(1659)。永历皇帝 11 年前(1662)被吴三桂所杀。

当时的清朝也远没有到后来全盛时期的版图,根据维基百科上的资料,三藩平定之后大清的势力范围也就下面这样:

map

更别提三藩当时占据了东南部半壁江山。

朝鲜,琉球,台湾,西藏,准噶尔当时都不服清廷。蒙古诸王也并不都安分守己。

已经占领的地方也不是人心很稳了。

过程

1673 年,19 岁的康熙 (1654/05/04 - 1722/12/20) 可能是年少轻狂,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匆忙开始撤藩。

其实就后来的发展局势来看,三藩之乱主要的反清势力就只有吴三桂 (1612/06/08 - 1678/10/02) 一家。
耿家不禁打,跪太早了,感觉好像没有起太大作用。
尚家忠于清朝,清廷撤藩的直接导火索就是尚可喜主动请求撤藩,他们家只有长子尚之信配合吴三桂,而且后来又投降了,但是因为坐观成败,不服从调令,最后三藩之乱平息之后被赐死。

整场战争一共持续了 6 年,从 1673 - 1681。

War

第一阶段 1673 起兵,席卷东南

首先,吴军兵不血刃,直接占领云贵全境,可见人心是不服清廷的。

四川、广西相应起事,吴三桂又拿下湖南,再结合耿精忠(福建),已经控制了南方六省。

同时,蒙古察哈尔部趁北京空虚起事,这么好的机会,竟然被图海临时征集的数万八旗家奴打败。真是猪队友。
占领陕甘地区的王辅臣部队竟然也被图海带来的那支临时部队迅速解决了。

第二阶段 胶着

康熙为表决心,杀掉妹夫吴应熊,吴三桂再无顾忌,从四川继续北上,想经山西、河北,直捣黄龙。但是受阻于清军。

之后吴军和清军在湖南、江西陷入胶着状态。

第三阶段 1676 内乱

广东方面被耿精忠联合郑经攻击,又有内乱,尚之信夺权,加入吴三桂阵营。
但是没多久,尚之信和吴三桂闹矛盾了,又投降清廷。
吴三桂进攻广东败于清军。

耿精忠方面正在攻打浙江,却又和郑经闹翻了。郑经攻打福建,导致耿精忠两头不能兼顾。加之多次进攻受挫,之后干脆投降了。

第四阶段 1678 称帝,病死,结束

这个时候只剩吴三桂了,而且广东、福建、陕西、江西都丢了。清军集中军力准备和吴三桂决战。吴三桂方多有投降者。不知道谁出了馊主意,这个时候称帝。

吴三桂集中兵力攻打永兴县(现湖南省郴州市永兴县),拿下永兴之后就可以直取衡州(现在的衡阳市、永州市)。
在几经苦战,即将拿下来的时候,吴三桂突然病死。

随后吴军一盘散沙,要不是八旗兵实在是太弱,完全不应该持续了两年才打扫干净。

1681 年,清军攻入昆明,吴三桂的接班人,他的孙子吴世璠,自杀。三藩之乱彻底平息。

分析

吴三桂方存在的问题:

  1. 短命,吴三桂年纪太大了,起兵的时候已经 61 岁,最后在关键时期突然病死导致反清势力失去主心骨。
  2. 后继无人,子孙不中用,没有一个有足够威望的接班人能够力挽狂澜,完成未尽之事业。
  3. 儿子吴应熊在北京做人质,导致在最开始应该乘势北上的时候,有所保留。
  4. 反清复明的口号没有说服力。
  5. 永历皇帝就在吴三桂的地盘上(昆明)被绞杀。注意,这是应吴三桂自己的要求。
    当时,可能是为了向清廷表忠心。这也印证我的另一个观点,吴三桂没有准备谋反。
  6. 急于称帝,建立吴周政权,更加失去政治号召力和凝聚力。
  7. 没有正义的旗帜和正确的纲领,无法团结好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8. 三藩之间相互勾心斗角,并不团结。耿精忠只看着自己那点地盘,尚之信两边观望。
  9. 台湾郑经方面竟然这个时候攻打耿精忠部,可能是想要拿下福建老家,导致耿精忠腹背受敌。如果台湾方向能延续之前郑成功的路子,直接进军江浙,可能情况会有很大的不同。
  10. 准噶尔部好像几年间都没有什么动作。
  11. 各股势力都在受挫之后就立即投降了,完全是乌合之众。
  12. 没有和相关势力很好的相呼应。
  13. 当时除了三藩之外,广西将军孙延龄、陕西提督王辅臣、蒙古察哈尔亲王布尔尼、台湾郑经都开始起事,但我看他们的动作好像是各干各的,被逐个击破。
  14. 吴军一直在西部攻城略地,如果培养出一支强大的水军,那就可以沿江而下,直接切断漕运。
  15. 我猜想吴三桂根本没有战略目标,一开始想保住云贵藩地,见到形势大好,就想着扩大一点地盘,根本没有做好彻底推翻清廷的心理准备。表现就是始终守着云贵大本营。我认为应该活动起来,以消灭清廷战斗力为首要目标。
    PS: 我也不懂军事,可能丢掉大本营有士气方面的问题。
    PS:我觉得云贵不是一个好的根据地,就算不东进江浙,拿下四川、重庆做根据地也应该比云贵要强吧!方便接触准噶尔和蒙古。

康熙这边表现非常好,虽然八旗兵很废,但是基本上看起来还是用人得当,策略也没问题。先拖住吴三桂,然后将反清势力打散,然后一边进行军事威压,一边拉拢,最后将其逐个击破。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在战前:

  1. 低估三藩的战斗力,高估八旗的战斗力。
  2. 撤藩太急,我觉得应该先就势撤尚藩,先经营一段时间,再看看情况。之前一再放任三藩势力的发展,之后又突然撤藩,我始终觉得当时的情况是清廷在逼他们造反。
  3. 如果要撤藩应该先做好一定的战略部署,不至于被吴三桂势如破竹的拿下南方。

从结果来看,经此一战,清廷彻底统治了南方各省,以及陕甘、四川、察哈尔,还是非常赚的。难怪战争结束之后康熙会被请求上尊号,不过康熙拒绝了,并对自己进行反省,表现还是非常不错的。